该高层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支--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两层,地上28层。1-4层为商场裙楼,5层为转换层,6层以上为住宅。总建筑面积65000m2,该技术转换层为梁式转换层,该转换层特殊梁的截面尺寸共有九类三种规格,分别为800mm×1800mm、700mm×1800mm、700mm×1000mm。梁高为1000~1800mm,梁单跨最大长度9.9M,板厚180mm。构件自重荷载重,线mm宽后浇带。剪力墙及柱混凝土标号C50,梁板混凝土标号C40。
该转换层分为南北两个独立区段,设计特点为;梁截面高大,构件自重荷载重,线T/M。现分别对模板实施工程技术、钢筋安装实施工程技术及混凝土实施工程技术进行论述。
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模板工程技术是整个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最大限度地与真实的情况相符合,是技术探讨研究的基础要求。模板工程技术最主要的环节是模板设计。模板工程的设计包括:模板装置(或工程模板及支架,以下同)的结构、构造设计模板装置的设置及装拆设计。
墙模采用1830×915×18胶合板面板,100×100mm方木作内楞,间距180mm,φ48×3.5mm钢管作外楞,φ10对拉止水螺栓和钢管斜支撑加固,穿墙螺栓水平距离180mm,竖向距离915mm。
柱截面≤柱截面1000mm×1000mm的柱,竖楞采用100×100mm方木,每300mm一道,柱箍采用100×100mm方木双拼,间距350mm,加一道φ16对拉螺栓。柱截面1000mm×1000mm以上的柱,竖楞采用100×100mm方木,每300mm一道,柱箍采用100×100mm方木双拼,间距450mm,加二道φ16对拉螺栓。
非转换层特殊梁的底模与侧模均采用定型18mm厚胶合板制作拼模,梁侧格栅采用50×100mm方木@450,压骨用100×100mm方木@300,并加φ10对拉螺栓@300。支撑梁底的小楞选用75×150mm方木间距300mm,托梁选用100×100mm@1200的方木通长布置在门架上,门架间距1.5m布置。门架用交叉拉杆满布保持支撑的稳定。
六层转换梁特殊转换层梁的底模与侧模均采用定型18mm厚胶合板制作拼模,梁侧格栅采用100×100mm方木@300,压骨用100×100mm方木@800,并加φ10对拉螺栓水平间距300mm,竖向间距800mm。支撑梁底的方木选用100×100mm方木间距300mm,布置在钢管架上,钢管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0.30米,梁截面底中间增加2道承重立杆,立杆支撑使用上下顶托。立杆纵距为0.4m,立杆的步距h=0.75米,以上钢管均采用Φ48×3.5钢管。详见后附图1。
本工程设有后浇带,按要求,后浇带应等本层混凝土浇筑60天后才能浇捣砼,所以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应设计为独立支撑体系,与其它模板支撑体系分开,在拆模时单独留置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
后浇带楼板模板采用门型架加胶合板体系,模板选用胶合板18×915×1830mm,搁栅选用100×100mm方木@366mm,牵杠选用100×,支撑门架间间距按1200mm排列,后浇带模板详后附图2。
2.1.4本工程中楼板模板、门窗洞口模板、楼梯模板设计、阳台栏板模板设计按相应规范设计。本文略。
2.2.1模板表面清洗整理干净,涂隔离剂。质量不符合规则的材料,模板变形未修复的,严禁使用。
2.2.3模板支设实行“三检制”,合格后报工长检验,然后报质检部。填写预检记录表格、质量评定表格和报验单。
转换大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两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上下共有儿十层上百根主筋在此“相聚”,加上腰筋、柱筋等,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的前提。
3.1.1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法律法规。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施工。
3.1.2一般设计转换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施工难度大。可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如: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销弯锚,负筋亦不起弯,均伸至弯起筋即可(柱截面大,锚固长度满足规定的要求)。这样一来,增大了节点空间,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了条件。
3.1.3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1/3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一定要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3.1.4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
3.1.5梁箍筋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
转换层中钢筋的种类非常之多,不同位置钢筋受力情况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各部位应综合受力情况、施工难度、经济效益等采用不一样的连接方式。
3.2.1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应采用最可靠且对钢筋无损害的连接方式,一般会用冷挤压连接法。
由于转换层受力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为两个区域依次进行。超大梁混凝土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次浇筑厚度500mm左右,由于转换层受力情况很复杂,应避免因施工而导致的附加应力的形成,所以混凝土宜一次性浇筑成功,避免施工缝、冷缝的出现,避免叠加梁的出现。考虑到施工作业面和工程量,混凝土浇灌分两个方向同时进行。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按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泵送混凝土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混凝土原材料试配,优选配合比。在常温情况下,混凝土初凝时间为5~6小时。相邻两车的发车间歇时间应根据浇筑量、罐车数量、搅拌站的生产能力确定。
为防止混凝土下落过程中离析,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采用漏斗配导管浇筑,混凝土经漏斗沿导管下落至柱模底部。以≯500mm厚分层浇筑。混凝土入模前预先在柱四个角箍筋处下4根振动棒,同时开动对角2根振捣棒振捣,不得4根同时振捣。
梁板按框架格顺序浇筑,每框架格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
梁帮及梁底部位要用φ30 或φ50 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并加密棒点。
转换梁混凝土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次浇筑厚度500mm左右。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上下层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以保证新老混凝土接槎部位粘结良好。
4.4.2柱墙模板拆除前对混凝土充分洒水养护,使水分通过模板与混凝土的间隙渗入混凝土中,模板拆除后用塑料薄膜包裹覆盖,边角接茬部位要严密并压实,且从墙柱顶面洒水养护。
5.1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可不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修复。
5.2应随时检查模板上的螺栓等配件的连接情况,发现有松动、损坏等情况及时拧紧或撤换。
5.3模板拆除应按方案规定程序进行,设置警戒线有明显标志,并应设专门监护人员。
5.4模板堆放区用钢管搭设围栏,并用安全网封挡,与其他区域隔离开,并设警示标牌。
5.8振捣方法要求正确,不得漏振和过振。可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减少表面气泡,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浇筑时振捣,第二次待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再振捣,而顶层一般在0.5h后进行第二次振捣。
5.9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为避免钢筋位置的偏移,在人员主要通道处的底板钢筋上铺设脚手板,操作工人站立在脚手板上,避免踩踏板的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该高层建筑转换层中的转换梁施工,通过上述实施工程技术的控制,在拆模完成验收后,无发现蜂窝、麻脸、孔洞和裂缝,其质量达到了优良标准,并受到建设、设计和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梁式转换层大梁的模板设计、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施工是整个施工工艺过程中关键的实施工程技术控制项目,只有对以上的三个分项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梁式转换层实施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