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工作的刘小姐和记者说,前几天她下班回家,看到小区旁边的一家小店摆出了麻辣烫的摊子,小店的生意很好,仅有的四张桌子都已经坐满了客人。于是就让摊主给自己做了一份麻辣烫打包带走。“可是回家没待多会儿,就看见装餐盒的塑料袋底部一层红油。”疑惑地仔细检查了一下餐盒,盒盖上还写着“环保餐盒”,轻轻一撕餐盒就破了,而且仔细闻还能闻出一股化学品的味道来。
记者随即走访了菜户营、紫竹桥、鲁谷等居住区或写字楼区域的多家餐馆,发现一次性快餐盒可谓品种繁多,不仅有被禁用的“发泡餐盒”,还有多次被曝光的废旧塑料餐盒。而且这些快餐盒的质量更是参差不齐。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白纸坊桥附近的一家人气很旺、规模较大的餐厅,就餐结束后记者准备打包带走剩余的饭菜,只见服务员给记者拿来两个餐盒,摸上去感觉是纸质材料的,表面看上去有些像麻布一样粗糙,餐盒内部则是光滑的纸面,盒盖上有“降解餐盒”的字样,记者把餐盒凑近鼻子闻了闻,并没什么刺鼻的气味。经过半小时,记者看出餐盒的底部油渗透在纸上,但是餐盒依旧很硬挺。
记者又来到距离这家餐厅不远的一个小吃店,一进门记者就看到吧台上方赫然摆着已经明令禁止使用的一大包发泡餐盒。记者发现,服务员在给顾客打包的时候也都用的是这种发泡餐盒,但是并没有顾客对此表示质疑。记者在结账时和老板娘攀谈,对方表示:“这种餐盒大,盛的东西多,那种塑料的餐盒太小,不好用。”
而在菜户营、紫竹桥和鲁谷等区域的多家饭馆里,大多数用的塑料质地的“环保餐盒”,摸上去又薄又软,两个盛好食物的餐盒摞在一起,上面的一个非常容易就把下面的餐盒压瘪了,服务人员解释说:“这种方便餐盒就是这样,要不再给您外面套上一个盒,两层应该没问题了。”记者还明显闻到这种餐盒有一股化学材料的味道。
记者来到位于南四环的一家批发商业市场,这里销售一次性餐盒的摊位有十几家,记者以进货为由分别询问了三家批发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摊位,其中一老板表示,12元一箱,每箱150个塑料餐盒,合8分钱一个。见记者询问,周围几个人也过来推销自家的餐盒,一年轻摊主问记者要多少箱,如果要得多价格还能再商量。记者询问:“这些餐盒是环保的吗?”“可不都是环保的,盖儿上都印着呢!”对方肯定地回答说。
随后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里的塑料餐盒批发价大多在每个0.06至0.1元之间,也有环保的餐盒批发价是在0.2元左右一个,一摊位老板娘看记者犹豫不决就道出了实情:“你做生意还管它环保不环保,都印着‘环保降解’,便宜不就完了吗!城里的饭馆都在我们这儿批发。环保的两毛多一个,哪有人买啊?”记者询问这些餐盒是否能耐高温,对方则表示,只要不拿它装刚出锅的、烤串儿一类的东西基本上化不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价格上的劣势是环保包装餐盒难以立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新型绿色餐具为例,纸浆模塑餐具产品成本每个至少0.3元,植物纤维(稻麦壳)餐具每个在0.2元以上,纸板餐具的成本比较高,每个在0.4元以上,而一次性发泡聚苯乙烯餐具成本仅为0.07元。所以,绿色包装产品与劣质包装餐盒竞争的时候,很难赢得市场。
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位市民,发现大多数市民并不清楚该如何分辨环保一次性餐盒,以为餐盒上面印有“环保降解”的字样就应该是环保餐盒,并没有想过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何计国教授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国家明令禁止的发泡餐盒受热达到65摄氏度的时候就会释放出导致癌症的“二口恶英”。
此前,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违规生产的一次性餐盒,添加了大量对身体有害的工业碳酸钙,及含有致癌物质的废旧塑料和工业石蜡。而有关部门的检测也发现,这种餐盒里,乙酸超标160多倍,正乙烷超标18倍,容易形成胆结石、肾结石;餐盒内含的大量重金属对人体的消化道、神经系统也有很大的危害,对发育期儿童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甚至导致多动症。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对于食品用塑料包装及容器,几个部门同时在监管,这导致标准解释、职能划分不明确;同时,对于餐具,我国有《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卫生部还有《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导致各个企业参照的标准经常不一致。目前,卫生部尚无关于餐具产品安全的卫生标准,包括餐具应有的渗油、耐压,能否使用废旧塑料等相关要求。
长期关注食品包装安全性的环保专家董金狮说,今年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对列入食品包装市场准入范围的39类产品做生产许可证的无证查处工作,要求相关企业不生产、不销售、不使用未获QS标志的塑料袋、快餐盒、保鲜膜等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及工具。
就消费者而言,该怎么样分辨劣质一次性塑料餐具呢?董金狮介绍了几种鉴别方法:
摸:盒子内壁粗糙,手感发涩,这说明内壁上有固体物残留;对光照射,盒面材质内有明显不规则小黑点。
证书:合格的一次性餐盒拥有质检等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等证明,消费的人在购买一次性餐盒时,有权利向商家索要这些证明。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